Vllm Basic
vllm
vLLM 是一个 LLM (Large Lanuage Model) 推理和部署服务库
基本特点
- iterative-level schedule^1
- (常被称为 continuous batching,该调度算法在 Orca^2 中首次被提出)
- (iterative-level schedule)以单轮迭代的方式对用户的请求进行处理,即 LLM 生成一个 token 后会重新调度下一轮要处理的请求。
- PagedAttention 注意力算法以提高服务的吞吐量。
- (PagedAttention)受操作系统虚拟内存和分页思想启发,将原本连续的 KV cache 存储在不连续的空间,以避免 KV cache 带来的显存浪费。
特点:动态批处理
vLLM 作为大模型推理框架,主要通过动态调度机制管理 batch_size,虽然不提供直接设置静态 batch_size 的参数,但提供了多种间接控制 batch 行为的选项和优化策略。以下是具体实现方式及相关控制方法:
一、显式控制方式
- 显存利用率参数(
gpu_memory_utilization)
在启动 API 服务时,通过 --gpu-memory-utilization 指定 GPU 显存利用率(默认 0.9),间接控制最大并发 batch_size。显存利用率越高,系统可动态调度的 batch_size 上限越大。
- 模型加载配置
通过量化模型(如加载 AWQ 量化模型)减少显存占用,从而提升单次可处理的 batch_size。例如:
1 | model = LLM(model="Llama-2-7b-chat-AWQ", quantization="awq") # 显存占用降低,batch_size 自动增大 |
二、隐式优化策略
- 动态批处理(Continuous Batching)
vLLM 的核心特性之一,自动合并请求并动态调整 batch_size。例如:
- 离线批处理模式:用户提交一组 prompts 后,vLLM 根据显存和序列长度动态拆分或合并批次。
- 在线服务模式:请求进入等待队列,系统根据实时资源占用情况将队列中的请求分批处理,无需用户干预。
- KV 缓存管理(PagedAttention)
通过分页显存管理技术,支持更长的序列和更大的 batch_size。用户可通过限制 max_tokens 参数控制单条序列的最大长度,间接影响 batch_size 上限。
三、高级参数调优
请求并发限制(
max_num_seqs)
在 API 服务中通过--max-num-seqs限制同时处理的请求数,避免单次 batch_size 过大导致显存溢出。生成长度控制(
max_tokens)
限制生成文本的最大 token 数(如max_tokens=100),减少单条请求的显存占用,从而允许更大的 batch_size。实验调优公式
根据显存容量估算最大可行 batch_size:
最大预填充 batch_size ≈ (可用显存 - 模型参数占用) / (单 token KV 缓存 × 最大序列长度)
建议预留 20-30% 显存作为缓冲区。
四、实际应用建议
- 高吞吐场景:优先选择 7B 级别模型(如 Mistral-7B),并设置
gpu_memory_utilization=0.95以最大化 batch_size。 - 长序列场景:启用 AWQ 量化,结合
max_tokens限制生成长度。 - 稳定性优先:通过
nvidia-smi监控显存占用,动态调整并发请求量。
通过上述方法,用户可以在 vLLM 中间接控制 batch_size 的调度边界,实现效率与资源的平衡。如需深入细节,可参考 vLLM 官方文档 或源码调度逻辑解析。
架构

vllm-ascend
通过VizTrace可以很简单的看出其实现。
- ModelRunner里注册npu代码
参考资料
[^3]: vllm pageattention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