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me

about me

I am a graduate stud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ursuing a master’s/PhD in computer science. My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 Computer Architecture: Exploring hardware and software support for near data processing to alleviate the memory bottleneck.
  •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Developing parallel implementations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workloads on heterogeneous platforms like GPUs.
  • System Modeling: Enabling static code analyzers to precisely model the throughput of basic blocks on ARM64 platforms.

I am passionate about designing systems across the hardware-software stack for efficiency, scalability and performance. Please feel free to get in touch with me via email at [email protected]. You can also find me on Github under the username Kirrito-k423.

As a graduate student, I am eager to dive deeper into research under the guidance of experts in my fields of interest. I hope to join a research group where I can contribute meaningfully to projects at the cutting edge of computer systems. Please reach out if you are looking for motivated students to join your lab!

aliyun OSS

Photographed in Huawei, Shenzhen, China on May 13, 2021

Bellman Equation?

I am a perfectionist. I want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my hands in perfect ways, which is, however, not achievable in many situations. I also apply Bellman Equation in the optimization of my life, which is a Markov decision process, but the future discount factor γ in the equation might be small and I would often be trapped in local optimum.[^1]

网站结构

相对于基本的个人笔记结构,新增了两个部分(华为2012实习回来后改的230913):

  • diary(mind):
    • 内容:大部分是从理性解构的角度思考的对各种事情的看法,还有小部分发癫日记。如果你不只是关心计算机相关的技术,而是关心我本人的价值观方面的事情,可以看这部分内容(虽然可能还没整理好)(1)。
    • 新增理由:我认为对于个人而言其精神内核的丰富程度和职业技术的深度是同等重要的,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时间来思考这些精神层面的问题,但是研究生有时间来想清楚这些问题。
  • OutOfWork
    • 内容:在工作内容之外上手折腾的技术方面的教程(踩坑大全)。主题偏好玩,比如个人博客,个人服务器,家庭影音系统,翻墙。
    • 新增理由:区分和工作内容无关的奇怪内容_(ÒωÓ๑ゝ∠)_
  1. 本质原因是放太显眼,会被发现是个变态怪人Hentai,要社死了

mkDocs not support multiple independent blog area indexes

  • 原本的模板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个结构,但是mkdocs暂时不支持。导致原本的文件结构会隐藏这部分内容,只能通过主动搜索被找到。
  • 为此我进行了妥协,只能回归大杂烩了。
  • 或许之后有空通过categories 将这些posts区分。

mkDocs not support series for now

please check mkdocs for updates.

Icons, emojis in sidebars is only for sponsor

建设个人网站的理由

最初的想法

关于建设个人网站(技术博客)的理由:最初是2021年ISC比赛时遇到了清华队伍的大神,看到了他的博客也弄了一个玩玩。一开始发现写文章吐槽真好玩,虽然没人看,但是写点什么好像和自己对话,而且可以理清思路。

一开始自己写的很多博客都只是将读到的几篇文章汇总、翻译来理解新的概念、简单入门上手新的应用和实现新的或许小的功能。我曾经也质疑自己,这些博客网上一抓一大把,为什么还要自己写。

经过思考后,我给出我的理由:

$$这博客是写给我自己的,是未来更好自己的垫脚石$$

基于这个论点,谈一下具体的论据:

  1. 记性十分不好,总是会忘记,而且几乎什么都会忘记,自己生日都会忘记,所以我恨不得什么都记下来。所以在高中,我做了超多的笔记来给自己读,但是到了大学,由于老师讲得飞快而且内容超多,根本来不及记下来,而且电子笔记的流行,导致我在一段时间内笔记记得比较零散,一些纸质一些电子,复习和后期查找效率低下。
    1. 所以为什么不采用一个 OneForAll的方法呢?那就是自己搭服务器挂在自己的网站上。相比于将知识沉淀在自己马上会忘记的大脑里,还不如写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当下主流的0成本解决方案:markdown + SSG(Static Site Generator) + github + cloudflare page)
  2. 将与自己未掌握领域的东西清晰的划分到已掌握的领域是学习必须要经过的一步,只有经过第一步,了解了一个概念,之后才能在其相关概念和其他概念之间产生新的思维的火花和新的问题和思考。
  3. 对于一个概念和事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每个人在脑海中有unique的关联想法。别人的博客是别人的想法。结合第一点,我总是忘记的话,每一次再接触的时候就要付出一遍重新学习和形成独特理解的时间。
  4. 对自己的能力十分了解。要清楚的知道我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能通过查找和回顾在多久之内能知道什么。
  5. 我一直对我自己的期望就是:做事或者作出决策一定要有理由,这一点对我是无比重要的
    1. 如果你有不得不做的理由,你的行动就会果断坚决,义无反顾、全心投入,做事效率是奇高的。
    2. 如果你有深思熟虑的理由,不管行动的结果如何,你都不会后悔,因为这是你深思熟虑之后的当时最佳的选择,而且想必当时义无反顾的你已经做好了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准备。

希望等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这小段话还能让我重拾初心。

简单的需求

230913: 在繁忙工作的摧残下,我的理解 : blog = human brain's cache you can modify it, refresh it, update & refactor it. Do whatever you want.

不是博客,而是笔记

写笔记是为了让自己看懂,写博客是为了让别人看懂,不一样的,认真做好后者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会非常大(比如表达能力),其实很多时候记笔记就是写几段自己能看懂的表达,很随性,但写博客更像是写一篇论文,需要自己先彻底搞明白一个东西后才能输出[^4]

我一直努力将内容写成博客。但是后来发现,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思,来为别人解释很多事情。我的想法是最多是解释给多年后忘记一切的自己听,我还能快速看懂。能达到这点,这些内容的意义对于我就已经足够。

网站内容免责声明

网站的内容都是我突发奇想想写就写的,对内容的完整性,正确性,时效性。不做任何保证。但是有任何疑问欢迎直接来与我🤺,(1)但是在网站更新后,希望能按照编写指导dokuwiki要求规范内容的质量。
{ .annotate }

  1. 真正写过博客的都知道,很耗时间的.

联系方式

QQ:943648187 (tips: 请说明自己的所属机构和姓名,招生这种就不用来问我了,我不负责)

邮箱:shaojiemike@mail.ustc.edu.cn or 943648187@qq.com

clustrmaps

[^1]: github issue
[^2]: leimao’s blog
[^3]: seolinks
[^4]: 你们坚持写 blog 的原因是什么?

Author

Shaojie Tan

Posted on

2021-07-04

Updated on

2025-01-30

Licensed under